一些外媒,说美区,TIkTok Shop,直接抬高开店政策了。
“要求注册为美国店铺的美国企业,须由美国人持股至少51%,且负责人(Chairman)需有美国护照。不符合规定的只能注册为海外商家……”
用来佐证的,是最近各个群内,各处朋友沟通时,有不少人都因为二审,三审。一堆之前玩套路,钻空子开的个人店和企业店都挂了。
但说到底,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,就是没有从字面意思去看“本土地”的基本意思。对平台来说,本土店就该是本土店,也只能是本土店。
说到底,美区的门槛,在现阶段的大势之下,只有越来越贴近美区自己的状态的。
如同我们之前和其他同行交流过的,虽然嘴巴里经常说东南亚区域,可实际上东南亚几个国家完全是不同的几个市场,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独立的运作模式和规章制度,印尼就是最好的案例。
同样的,美区,也有美区自己的“国情”。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
既然想去赚当地的银子,那就得用当地的思维和规则去做事情。想想这几年AMZ,不也是因为类似的理由,一批批的封店,一波波的筛选。
同样的,这似乎也就好了人在本土,或者提前把团队搬到了美区的那一波商家,稳坐钓鱼台……
然后呢,高枕无忧了么?坐收渔人之利了么?
不管是现在之前,我们都一直坚持,TikTok也好,TikTok Shop也好,只是平台之一,只是渠道之一,只是流量来源之一。
重点,还是在自己是不是有多渠道搞流量的能力。或者是“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。”的能力。
这周,小米发布了自己的电动车,这套搞流量,营销的方法,真真牛逼Plus。各行大佬,对小米营销的能力,赞不绝口。我们自己的朋友圈里面,也再次被这事霸屏。预定开启后,27分钟,50000台。这应该会是写进营销教材的经典案例。
要低头干活,也要抬头吆喝。前阵子看《南来北往》,马燕从温州通过信息差入手了一批当地没有的扣子,这算是好东西,蓝海产品吧。在外面摆摊卖,一开始也是抠抠索索的,等着人上门,甚至她的客人都在问她这好东西你怎么不吆喝几句。还是旺新唱着歌,吆喝着,才吸引客户注意力,打开市场局面,让生意好做了。
再好的东西,如果没有流量,如果没有足够好的流量,那也只能砸在自己手里,变不了银子。
美区,卡在这个时间点,挺多同行,即使已经是在美区凭借本地身份的优势在努力收割,但也没有止步于此,还在不断的想方法搞更多的流量。
用他们的话,不管什么时候,不管是山顶还是低谷,搞流量这个事情都要排前面,一刻都不能停。
同样,就请问,如果哪天,TikTok真的半年后,在美不玩了,现在某些商家,难道真的会因此直接也愿意跟着出局不玩,清盘破产么?如果真有这样的,那只能说,活该。
原标题:TikTok Shop,美区,门槛拔高!?然后呢……
本文来自投稿参考,不代表tk0123跨境电商导航立场,原文出处平台:MiyueMed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