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TikTok为起点,市场营销中“投入资金获取市场份额”的模式或将逐渐淡出。

以TikTok为起点,市场营销中“投入资金获取市场份额”的模式或将逐渐淡出。

越南,和国内的时差有1个小时;但和国内的信息差,却并没有多少分别。甚至有的时候,在某些领域,因为没有某些媒介保护的原因,信息获取的方式和内容,更加的容易和多层次。

把运营部门搬到这里的同行,着实不少,和他们沟通,比之前和他们在国内沟通,收获的信息点和关注面,都更丰富。

从他们的角度去看他们现在在TikTok Shop,TEMU,Shopee,Lazada……的运营,都已经抛弃了大约5年前,我们所熟悉的模式。

在他们看来,那套成熟的玩法,过时了。

曾经的新品推广,是拿到样品之后,直接批量制作各种物料,绝大部分是图文广告,偶尔也会有压缩过的视频,然后各个渠道分配预算投广告,在落地页做好包装和说明,不断优化物料和落地,促进成交。

由于图文广告的信息量有限,如果不能在前面三秒刺激到用户,就有可能会让客户产生不了点击的兴趣,从而只能继续优化,继续上新,甚至就是砸钱用大批量的曝光换转化。

到现在,还是有太多的品,是在用这个逻辑和模式在操作。

而随着4G,5G技术的升级,带来的新渠道端抖音,TikTok的出现,这个之前的销售逻辑,变了。

新品,如果生产周期允许,都不一定需要有完全的第一批新品,直接在一批样品出来后。做视频,找达人,先拿一部分预算做产品试用,产品描述,红人推荐,蹭个热点,搞个大曝光,提前整一波流量和话题……在正式贩卖之前,就先做好了市场预热和市场酝酿。

类似“饥饿营销”的套路,客户在进入落地页购买端之前,就已经了解了商品的信息,也已经在各个媒介了解了不同的亮点和价格。在此之后,他们才会在看到广告之后,在促销价格或者附加价值等再次勾起了购买兴趣的前提下,点击,进入,购买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转化率自然要比之前的模式要高太多。

从上述的逻辑变化之后,运营的重心就分为了两个方向。一个,批量铺矩阵;一个,花钱就抓精准客户。

前者,“疯狂小杨哥”堪为标准案例和模型。剧情+产品,数不清的账户矩阵。不管加不加广告链接,都足以让用户都一些产品即使暂时没有购买的冲动,但也潜移默化的熟悉了。

为啥两年前,太多的“培训”都会拿着这个点去收割,也就是当初类似的这个模式在推出的初始阶段,确实有结果。甚至当初不说带货与否,单纯拿个创作者基金,也能吃饱喝足。

后者,在AMZ,Shopee,TEMU,TikTok Shop等,就是排名和位置;在TikTok,Reels等,就是合适的达人带货+直播。

这不是像以前,要么人云亦云的去只看一个平台的逻辑就招人去做投放,要么挖几个有所谓历史数据做背书的“大神”,给他预算和时间做测试。

既无法控制流量成本,也无法掌控转化数据。ROI从一开始就是负数。更多是要靠其他渠道或者其他模式,例如复购,自然流量等来填补投放的亏损。

砸钱换市场,亏钱换空间,这概念,过时了。

原标题:从TikTok开始,“砸钱换市场”的逻辑,要过时了。

本文来自投稿参考,不代表tk0123跨境电商导航立场,原文出处平台:MiyueMedia

(0)
上一篇 2024年4月2日 下午5:41
下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上午9:25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公众号